歡迎進入iPet ec 愛沛特教育雲多媒體---有聲文教出版

 找回密碼
 登錄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ipetec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蜥蜴知識通

[複製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1#
 樓主| 發表於 2015-8-4 20:23:54 | 只看該作者

斑點藍舌蜥 Blotched Blue-tongued Skink


斑點藍舌蜥(石龍子科,拉丁學名:Tiliqua nigrolutea)分佈於澳洲東南角及塔斯梅尼亞島,棲息於平地至山地森林間,地棲型。全長35厘米左右,頭側前鱗的大小約與其他頭側鱗相當,在頂間鱗至頸部間,覆有2列以上的大型多角狀鱗片。體鱗數28∼32列。依產地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體色類型。以昆蟲、陸棲蜷螺、花或果實為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2#
 樓主| 發表於 2015-8-4 20:26:43 | 只看該作者

西部藍舌蜥 Western Blue-tongued Skink


西部藍舌蜥(石龍子科,拉丁學名:Tiliqua occipitalis)分佈於澳洲南半部,棲息於各種乾燥環境,地棲型。全長30∼45厘米,頭側前鱗的大小約與其他頭側鱗相當。位於頂間鱗至頸部間,覆有2∼4列大型的多角狀鱗片,體鱗數38∼42列,外型與細紋藍舌蜥極為酷似。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3#
 樓主| 發表於 2015-8-4 20:30:00 | 只看該作者

斜紋藍舌蜥 Eastern Blue-tongued Skink


斜紋藍舌蜥(石龍子科,拉丁學名:Tiliqua scincoides)分佈於新幾內亞、希蘭島、澳洲東部及北部,棲息於平地草原至森林間各種不同環境,地棲型。全長45∼60公分,頭側前鱗比其他後方的鱗片更為細長。頭頂間鱗至體鱗間覆有1∼2列大型鱗片。東部與北部在形態上無任何差異,其中的不同點在眼部後方有無黑色縱紋(東部斜紋藍舌蜥具有黑色縱紋)。以昆蟲、陸棲蜷螺、動物死屍、花或果實為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4#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1:56:05 | 只看該作者

中華石龍子 Chinese Skink


中華石龍子 Chinese Skink
中華石龍子(石龍子科,拉丁學名:Eumeces chinensis)廣泛分佈於四川、安徽、福建、廣東、貴州、海南、香港、湖北、湖南、江蘇、江西、上海、台灣、雲南、浙江等地,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山區及平地草叢。雄性全長20∼30厘米,雌性全長18∼22厘米,尾長為頭體長的1.5倍左右。雄性個體尾巴根部較粗大,耳後的紅斑面積較大較密,個別地區活動的品種幼體尾部會呈現出和藍尾石龍子一樣的亮藍色,成體後顏色消退。

中華石龍子是晝行性性地棲型蜥蜴,生活於低海拔的山區,平原耕作區。活動在樹林下和公路旁的落葉雜草叢中及亂石堆間。在33∼38℃為活動覓食高峰期,以各種昆蟲為食,亦吃小蛙、蝌蚪、仔蜥等脊椎動物,偶而也會攝取植物莖葉。對於人工環境的適應力比較高。對溫濕度有一定的要求,如人工飼養,需注意早晚各噴水加濕一次,對於一般蟋蟀、麵包蟲、大麥蟲等食餌接受度也很高。一般宜採用蟋蟀開食。有尾部自斷逃生的本領,人工飼養時不建議混養,並要注意在抓取時避免抓取尾部。

卵生,每年5∼7月繁殖,每次產卵5∼7枚。卵白色,橢圓球形。多產於石下或草根、樹根下的土洞中自然孵化。室內人工孵化期約為53天,雌性每窩可產下15∼20顆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5#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1:58:04 | 只看該作者

火焰石龍子 Fire Skink


 火焰石龍子(石龍子科,拉丁學名:Riopa fernandi)原產於西非各國,棲息於濕潤森林區。全長25∼31厘米,如果說火焰石龍子是石龍子科中最漂亮的種類也不為過,它們體側由嘴部直到尾部連續的黑白紅三色相間的花紋非常類似燃燒的火焰,因此被名為火焰石龍子,可以說非常貼切。它們的學名比較紛亂,不過最常用的除了Riopa之外還有Mochlus fernandi和Lygosoma fernandi兩個,命名的年代都不同,似乎並未統一。

  火焰石龍子與一般石龍子一樣經常鑽入石塊或枯木下的土中棲息,所以全身鱗片光滑。動作迅速,個性溫馴,不會主動攻擊飼主。屬於肉食性,平常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蟋蟀、麵包蟲的接受度很高,也可以訓練吃飼料和牛肉或牛心。由於它們是日行性爬蟲,UVB的照明是必須的,每天照明十個小時以上。底材可以用無菌培養土,也可以混合落葉或樹皮屑,濕度保持60%以上,水盆也需要準備。只要佈置得當,飼養的難度並不高。同時它們的體格強健,抗病力高,只要不造成脫水,通常不會有什麼毛病。冬天需要保溫,如果沒有保溫就會進入冬眠狀態。

  一般來說石龍子的雌雄辨別都比較困難,火焰石龍子也一樣,雄性頭部較寬大,身材較修長,雌性頭部較小,腹部較為膨大。它們一年可以產卵2∼3次,每次產下4∼9顆蛋,在28℃孵化溫度下約5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蜥呈黑色底色,紅色與白色斑紋散佈,尾巴有淺藍色環紋,體色比成體更為搶眼。以火焰石龍子的低價位和低難度,頗為適合做為入門蜥蜴飼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6#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2:00:22 | 只看該作者

橙點石龍子 Schneider's Skink


 橙點石龍子(石龍子科,拉丁學名:Eumeces schneideri)分佈於非洲,地棲性,棲息於乾燥地區。成年體長38∼45厘米,足部發育良好,長有光亮的鱗片,啡色或灰色的身軀上,長有黃色或橙色的斑紋。

  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墊材可使用幼沙、砂礫、泥土,因為它們喜歡掘洞,所以墊底物的厚度應該最小2"∼4"。日行性;12∼14 小時直接陽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設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7#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2:02:30 | 只看該作者

四線石龍子 Blue-tailed Skink


 四線石龍子(石龍子科,拉丁學名:Eumeces quadrilineatus)又名藍尾石龍子,分佈於泰國、柬埔寨、越南以及中國的廣西、廣東、海南、香港等地。藍尾石龍子不是單獨對一種石龍子的稱呼,同時被稱為藍尾石龍子的有四線石龍子、五線石龍子、麗紋石龍子,而四線石龍子是唯一在成年後仍能保持藍尾的品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8#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2:05:11 | 只看該作者

五線石龍子 Five-lined Skink


 五線石龍子(石龍子科,拉丁學名:Eumeces fasciatus)分佈於北美洲,因其幼體尾巴為藍色而亦被稱為藍尾石龍子,成年後尾巴藍色褪去,外表看去更像一隻縮小版的中華石龍子。本種要注意與麗紋石龍子的區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59#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4:39:39 | 只看該作者

麗紋石龍子 Elegant Five-lined Skink


麗紋石龍子(石龍子科,拉丁學名:Eumeces elegans)分佈於中國東南部、台灣、澎湖群島和釣魚台列島,棲居在低、中、高海拔山區和平地空曠的草地、灌叢、石堆和農墾地附近。中、大型石龍子,體長約22∼27厘米左右,體型略微肥胖,全身鱗片光滑,後腿外側有不規則排列的大形鱗片。幼蜥尾巴為鮮艷的藍色,因此常被稱為藍尾石龍子,身體背部為黑色,上有五條金色縱紋延伸至尾巴基部;成蜥身體背部為褐色或灰褐色,體側有紅暗色斑紋,腹部為灰白色。在性別辨認方面,雄性在洩殖孔兩邊各有一組凸起的鱗片,雌性就沒有;雄體尾部較雌體長和尖。

  以甲蟲幼蟲及軟體動物為食。在飼養上,只要溫度適當又有足夠食物,一般都非常易養,但稍要注意飼養箱內的通風情形,若在不通風的狀下飼育的話,很容易會死亡。溫度方面,白天維持在28∼30℃,晚上則降至20∼22℃,濕度方面維持在 60%∼7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5
QQ
60#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4:42:46 | 只看該作者

黃巨蜥 Yellow Monitor


 黃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flavescens)分佈於孟加拉、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種知名度非常低的巨蜥,而且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巨蜥品種之一。全長可以達到100厘米,體色即便在同一個區域裡也有很多變化,很多樣本個體都有橫越身體的紅色斑紋。在季風季節雄性和雌性的體色都會變得更鮮艷。



  在飼養狀態下黃巨蜥是一種相對較不活躍的巨蜥。唯一公開繁殖的只有Visser(人名)(1985)。他的一對黃巨蜥養在一個15平方米的空間裡,每天只在早上的半小時和下午的半小時內表現活躍。蛋在30℃經過149∼155天孵化,但不幸的是沒有一隻幼體能存活下來。和大部分其他巨蜥一樣,黃巨蜥喜歡在很高的溫度下曬太陽(45℃)。應該給它們提供柔軟的底材讓它們挖掘,並提供足夠的水讓它們泡澡。每星期提供三隻大蛙就能提供足夠的營養,但在室內飼養則必須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物,一個多樣化的包括無脊椎動物、兩棲類和小型哺乳類的食譜應該更合適。在飼養狀態下它們可以活超過10年。


  儘管這種蜥蜴受到保護,在八十年代據報道每年卻仍有近50萬張黃巨蜥皮交易,大部分都出口到了日本。黃巨蜥的最活躍期間和當地農業區的失業季節相一致,因此很多失業人員收集它們的皮並賣給販子。黃巨蜥已經從大部分它們原有的棲息地中消失,成為了世界上除科摩多龍以外的最瀕危的巨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登錄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手機版|Archiver|台灣宇雄國際生醫科技教育 ( 統一編號:83590066

GMT+8, 2024-11-23 07:56 , Processed in 0.143237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中西醫學 有聲文教 優質服務

© 2014-1-6 iPet ec愛沛特多媒體網訊製作行銷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