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iPet ec 愛沛特教育雲多媒體---有聲文教出版

 找回密碼
 登錄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ipetec

蜥蜴知識通

[複製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36:12 | 顯示全部樓層

飛蜥 Common Gliding Lizard

飛蜥.jpg
 飛蜥(飛蜥科,拉丁學名:Draco volans)已知約16種,分佈於南亞及東南亞;中國產裸耳飛蜥和斑飛蜥兩種,分佈於中國雲南、西藏、廣西和海南。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拔700∼1500米的森林中,常在樹上活動,很少下到地面。

  飛蜥體側有由5∼7對延長的肋骨支持的翼膜。具發達的喉囊和三角形頸側囊。體長150毫米以下,尾長約為體長的1.5倍。在樹上爬行覓食時,翼膜像扇子一樣折向體側背方;在林間滑翔時,翼膜向外展開。滑翔可改變方向,但不能由低處飛向高處。以昆蟲為食。卵生,在地洞或樹洞內產卵,每產2∼5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39:20 | 顯示全部樓層

棘蜥 Thorny Devil

棘蜥.jpg
 棘蜥(飛蜥科,拉丁學名:Moloch horridus)又名魔蜥、澳洲魔蜥、澳洲刺角蜥,分佈於澳大利亞的中部和南部,棲居在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區。屬於小型日行性蜥蜴,全長15∼20厘米,全身佈滿又硬又長的棘刺,看上去很危險,但實際上完全無害。最特別的是它的頸部有一個肉瘤,同樣長滿棘刺,遇到掠食者攻擊時,棘蜥會將頭部低下包於前腳之中,這時位於頸部的肉瘤就十分突出類似是頭部,引誘掠食者攻擊錯誤的部位再伺機逃脫,這種欺敵方式是蜥蜴類中獨一無二的。

  棘蜥個性十分溫馴,行動遲緩,日間在沙漠地帶尋找蟻塚以捕食螞蟻,這是它們唯一的食物,棘蜥進食的時間很長,因為它只吃螞蟻,而且一次只用舌頭捲起一隻螞蟻放入嘴裡,它能在一分鐘內卷食30∼45只螞蟻,一餐可以吃1000∼5000只,飼養起來是很不容易的。

  棘蜥的水份需求一般是由食物中獲得,但是棘蜥全身佈滿十分細微的紋路,全部彙集到嘴部,所以它只要站在潮濕的地面就可以經由虹吸作用將水份引入口中,在身上凝結的露水也可以同樣方式進入口中,這也就是棘蜥在沙漠中賴以維生的獨門絕技。另外棘蜥可以隨環境變化體色,同時它們的行走方式非常類似變色龍,前後搖擺,只要有風吹草動,立刻僵住,這又是欺敵的另一絕招。即使如此,澳洲魔蜥還是經常成為澳洲各種巨蜥和鷹隼的食物。

  繁殖棘蜥的難度也不高,但在雌雄的判別上不是很容易,特別是在幼體階段,成體的雌性體型比雄性大很多。交配是以一般蜥蜴的交尾方式進行。雌性一年只產卵一次,每次產下3∼10顆卵,一般都是8顆,以它們小巧的體型來說是很多產的。棘蜥的卵大約有2.5厘米長,1厘米寬,這對於本身只有15厘米長的棘蜥來說,已經是相當大了。卵的孵化期約為90∼130天,平均是120天。初生的棘蜥頭尾長6.5厘米左右,只要飼養得當,棘蜥可以活上十年至二十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4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麗棘蜥 Mountain Horned Dragon

麗棘蜥.jpg
 麗棘蜥(飛蜥科,拉丁學名: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又名麗眥蜥、十字領蜥,分佈於越南、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福建、貴州、海南、廣西、江西等地,主要生活於400∼1200米山區林下以及活動於路旁、溪邊、灌叢下及林下落葉處。主要以昆蟲為食。

  麗棘蜥成體長20厘米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一倍半。軀幹側扁;背鱗大小不一,間有大鱗。腹鱗大於背鱗,每一腹鱗具強稜;後肢較長,貼體前伸達吻眼之間。眼後棘短,其長約為眼徑的一半。體背具黑褐色斑紋,四肢亦具黑褐色橫紋,尾背有黑色橫斑。卵生,每次產卵6∼8枚,卵徑8×6mm左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44:02 | 顯示全部樓層

火冠蜥 Great Angle Head Lizard

火冠蜥.jpg
 火冠蜥(飛蜥科,拉丁學名:Gonocephalus grandis)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棲息於瀕水雨林區。全長25∼55厘米,火冠蜥是冠蜥屬中體型最大、攻擊性最強的一種,所以只能單獨一對飼養。

  火冠蜥通常棲息在河岸邊的大樹上或是樹叢中,在飼養時要以高度為主的樹棲環境,佈置較粗的枝幹供它們攀爬。底材可以單獨使用無菌土、枯葉、樹皮屑或是混合使用。濕度要保持在50%以上。雖說市面上大部份是野生個體,但是在人工環境中適應期比較短,體格也很強健,比較不會有拒食的問題。火冠蜥屬於蟲食性,一般昆蟲如蟋蟀、飛蛾、蚱蜢、麵包蟲甚至乳鼠等都可以做為主食。需要含紫外線的燈光,飲水也要供應充足。

  火冠蜥的雌雄辨別容易,雄性脊鬣和喉垂都較大,體色是藍色和綠色為主;雌性脊鬣和喉垂則較小,體色以棕色為主。多數的冠蜥都是雌雄異色,所以在分辨上都不困難。交配後雌性通常產下2∼6顆軟質蛋掩埋在枝幹下的土中,孵育溫度以22∼25℃較理想,大約75∼90天就可以孵化。幼體長8∼10厘米,最好單獨飼養,以小蟋蟀為主食。對於喜歡中小型樹棲蜥蜴的人來說,火冠蜥的互動性若經過適當馴養可以有很好的表現,而喜歡綠鬣蜥卻又顧忌它們體型的人來說,火冠蜥正好兼具鬣蜥的特徵又沒有體型過大的隱憂,也是一種理想的替代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47:31 | 顯示全部樓層

斑帆蜥 Salifin Lizard

斑帆蜥.jpg
 斑帆蜥(飛蜥科,拉丁學名:Hydrosaurus pustulatus)又名菲律賓海蜥、菲律賓長蜥、帆龍,分佈於菲律賓,棲居在河流與小溪沿岸的森林中。半水棲性,棲息在淡水水域。體長約80∼100厘米,全身灰色,以其隆起且似帆狀物的大尾巴而著稱,其尾巴由隆起的脊椎骨突起所支撐,成體的帆狀尾遠比幼體來的更大更高。其背部中間有一列膨大的棘狀突起。斑帆蜥是飛蜥科成員中體型最大的蜥蜴。性情害羞且較容易緊張,一遇到騷擾就會馬上從樹上跳入水中,是相當出色的游泳高手,甚至也可以用後腳站立在水面上快速奔跑。本種屬雜食性,在野外會攝食水果、青蛙、昆蟲與魚類,其壽命可達10年以上。

  斑帆蜥體型可以長到很大,加上屬於半水棲的品種,而且其性情膽小而敏感,容易緊張,所以對於入門者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對於玩家或有空間飼養的朋友來說,斑帆蜥雖然體色普通,但是雄性那種大而高的帆狀突起,加上可達一公尺的體型,在外型上感覺相當有氣勢,也是一種很具魅力的蜥蜴。

  寵物市場上的斑帆蜥都是野生個體,需要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太小的箱子容易因緊張衝撞而傷到吻端,這樣常常導致吻部傷口腐爛與寄生蟲的產生;一隻成體的斑帆蜥至少需要 寬150cm×深100cm×高150cm 的空間,裡面必須設置一個至少可以讓它能夠將整個身子浸入的水池,並放置大型棲木供攀爬,很多歐美國家的飼主採用庭園式的環境飼養,當然這是最適合的,但是如果以都市空間來說,幾乎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一般市面上販售的飼養箱也無法飼養斑帆蜥成體,所以如果有預算,最好是特別訂製一個專屬的飼養箱。

  斑帆蜥在水裡的時間很長,入水的次數也很頻繁,需要很乾淨的水質,所以如果無法常常換水,最好設置一個水族專用的過濾系統,環境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正常狀態下的斑帆蜥很喜歡在空間內四處跑跳,過小或設計不良的空間容易使蜥蜴造成緊迫而拒食,這也是很多斑帆蜥常常在飼養環境中死亡的原因之一;以蜥蜴來說,斑帆蜥幾乎是完全不適合當作豢養寵物的品種,但是只要環境適合,還是可以養的很好,對於一些玩家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飼養斑帆蜥的底材選擇來說比較廣泛,木屑、無菌底床、碎報紙、樹皮屑、人工草皮等都可以,主要以自己方便清理為主,如果以造景為主,可以選用無菌底床(無菌土)或樹皮屑,這類的無論材質與顏色上都很自然。

  在溫度方面,飼養斑帆蜥的環境溫度白天需維持在24℃∼ 31℃左右,晚上則降低到21℃∼24℃左右,冬天可以利用加溫燈或保溫石來調整溫度,不過它們有時會趴在岩石上以獲得體溫,所以在使用加溫石的時候必須注意燙傷的可能性,搭配溫控開關使用會是比較好的方法;此外,它們也很需要UVB的補充,市面上所販售 ZooMed 的 Power Sun 加溫燈是最佳的選擇(不過並不便宜)。

  濕度方面,因為斑帆蜥靠水生活,是棲息在雨林中的品種,所以當然要設定比較高,雖然設置的水池可以將濕度維持在一定的程度,但是也必須每天在箱子內灑上三四次的水,最好常時的維持在80%以上的環境濕度,注意太低的濕度會使它們皮膚過度乾燥,甚至會造成斷趾的情況。

  斑帆蜥是雜食性的蜥蜴,所以在餌料的供應上需比較多樣化,在幼體時,葷素的比例是30%素食,70%葷食,成體的斑帆蜥則是葷素各半。以食物的取得難易度來說,葷食方面可以提供蟋蟀、超級賣皮蟲、大肚魚或朱文錦,它們也會獵食其它小蜥蜴,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到野外採集一些非保育類的攀蜥與草蜥給它們吃,有的人馴化過讓班帆蜥接受雞肉或豬肉條,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試試看。在素食方面,可接受的種類也很高,可以比照綠鬣蜥的方式提供食材,包括綠色的葉菜類植物,甘藷、胡瓜、小黃瓜、萵苣、高麗菜、胡蘿蔔等,水果可提供蘋果、葡萄、草莓、哈密瓜與甜瓜等等,也有人以麵包餵食斑帆蜥,不妨以多樣化的觀念多多嘗試。

  斑帆蜥在性別的辨識上算是相當簡單的,成年雄性的外型當然就是那又高又大的帆狀突起,其球狀的吻端與股孔也比較大,幼體的性別在外型上就很難辨識,只能用性別探測棒來探查。斑帆蜥的繁殖季在春季末期的前後幾個月,而且每年只有一次,雌性的斑帆蜥在交配後會產下8∼12枚卵,孵化期約二個月,在孵卵的時候溫度應維持在28℃∼30℃左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49:52 | 顯示全部樓層

琴頭蜥 Hump-nosed Lizard

琴頭蜥.jpg
 琴頭蜥(飛蜥科,拉丁學名:Lyriocephalus scutatus)分佈於斯里蘭卡的森林中。體長約30厘米左右,成體吻部呈瘤狀,由吻部至頭部有兩條稜脊,背部有鬃毛狀鱗片,體色呈亮綠色,亦可轉成褐色,雄性個體的鬃毛狀鱗片發達,且具有黃色咽垂。

  琴頭蜥棲息在地面,但由於生活於森林內,所以常會爬到樹上,因此飼育箱內最好用樹枝做成立體狀,箱內宜保持高濕度,並將溫度調整為25∼28℃。餌料以昆蟲為主,不過可偶爾供給切碎的蔬菜以及綜合營養劑,當然不可忘了進行日光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51:46 | 顯示全部樓層

蝴蝶蜥 Butterfly Lizard

蝴蝶蜥.jpg
 蝴蝶蜥(飛蜥科,拉丁學名:Leiolepis belliana)又名蠟皮蜥,國內分佈於廣東、澳門、海南、廣西,國外分佈於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及越南等地。棲息於沿海沙岸地帶,經常在稍有坡度的地方掘穴而居,洞口扁圓形,穴道深1米左右,常雌雄同住在一個洞穴中。為日型性穴居的蜥蜴,白天氣溫適宜時,就會外出活動覓食,一遇驚擾,立即躲回洞穴中。

  蝴蝶蜥體長可達35∼50厘米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2倍。背腹略扁平,沒有鬣鱗。身體及四肢背面灰褐色,雄性密佈鮮明的橘黃色或橘紅色鑲黑圈的眼斑,雌性則不明顯;體側呈不規則的深淺相間的橫紋;腹面乳黃(雄)或灰白(雌)色。四肢強壯且爪子發達。尾巴呈圓柱狀,基部寬扁,末端如鞭。每側有股孔13∼18個。遇到危險時,會展開肋骨,露出腹部兩側鮮艷的皮褶以威嚇敵人。飼養環境溫度保持在20∼30℃,環境必須乾燥通風,主要以昆蟲為食物,偶爾也會取食植物,本種一般為卵生且行一夫一妻制,不過有兩個亞種為單性繁殖,一種為(L. belliana guentherpetersi),另一種為(L. belliana boehmei)。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54:06 | 顯示全部樓層

麗紋龍蜥 Japalura Tree Dragon

麗紋龍蜥.jpg
 麗紋龍蜥(飛蜥科,拉丁學名:Japalura splendida)又名麗紋攀蜥,主要分佈在中國的雲、貴、川一帶,棲息於海拔3000多米的山區或山間盆地,經常出沒於山區灌木叢雜草間或岩石上,是一種常見的小型蜥蜴。雌性全長10∼23厘米,雄性全長10∼34厘米。是國內各地市場上被出售最多的蜥蜴品種。

  麗紋龍蜥在國產的蜥蜴中屬於比較漂亮的品種,性格活躍,但是此品種較為敏感,人工飼養最主要難題就是開食困難。以蜘蛛及椿象等昆蟲為食。人工飼養時喂麵包蟲、蜘蛛及椿象。宜缸養,飼養缸養要求長度超過蜥蜴長度的兩倍以上,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鋪墊,放塊植物和沉木等供其棲息,減少人為打擾。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曬過為佳,供其飲水。缸內要保持濕度,忌悶熱與陽光暴曬。可以拿在手中玩耍,但要注意麗紋龍蜥行動迅速,偶爾被激怒時,會張口咬人,所以不要用力去抓它和拽其尾巴,一旦被它咬住,是很難讓它鬆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56:04 | 顯示全部樓層

彩虹飛蜥 Rainbow Lizard

彩虹飛蜥.jpg
  彩虹飛蜥(飛蜥科,拉丁學名:Agama agama)又名紅頭飛蜥,分佈於非洲中部及西部,棲居在開闊的環境中,通常是多岩石的地帶及人類居住地,生長於乾燥的環境,日行性。體長約30∼40厘米,其下包括許多亞種,這種蜥蜴的體色在夜晚時是不顯眼的灰色;不過等到一照到太陽體溫升高後,就會展現全然不同、更為亮眼的色彩,尤其是雄飛蜥的混合體色更是美麗;橙色或紅色的頭部、紫紅或藍色的四肢、體側有黃色斑點;雌飛蜥的體色則為黃綠色。飛蜥類有三角形的頭部、肥壯的身體以及長長的尾巴與四肢;頸背上有小脊突,耳孔周圍則有刺狀皮瓣。除此之外,這種蜥蜴身上少有其它裝飾。

  卵生,每次產約3∼8枚卵;以昆蟲為主餌料,飼育溫度:加熱點為30∼35℃,其它部分則保持在20∼25℃。只要沒有弄濕它的身體,彩虹飛蜥可以養得很強壯,是飼養飛蜥類的入門品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1

主題

712

帖子

4427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27
QQ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58:07 | 顯示全部樓層

變色樹蜥 Changeable Lizard

變色樹蜥.jpg
 變色樹蜥(飛蜥科,拉丁學名:Calotes versicolor)又名刺背角蜥、馬鬃蛇、雷公蛇,國外分佈南亞及東南亞地區,國內分佈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棲息於環境潮濕的熱帶雨林內。喜歡吃各種昆蟲如蟋蟀、草蜢、甲蟲、蜘蛛等,偶食其它小型蜥蜴。也愛舔舐在葉子上的水點解渴。卵生,交配期為4∼10月,每次產蛋1∼3枚,蛋呈白色,長橢圓形。飼養時箱子環境必須保持在75%的高潮濕環境,溫度約保持在25∼30℃,箱子最佳大小為150×80×120厘米。

  變色樹蜥全長可達40厘米,但尾巴約占身長的三分之二。頭較大,吻端鈍圓,吻稜明顯。眼鹼發達。鼓膜裸露,無肩褶。體背鱗片具稜呈復瓦狀排列,背鱗尖向後,背正中有一列側扁而直立的鬣鱗。四肢發達,前後肢有五指、趾,均具爪。頭體長8∼9厘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3倍。體淺灰棕色,背面有5∼6條黑棕橫斑;尾具深淺相間的環紋;眼四周有輻射狀黑紋。喉囊明顯。生殖季節雄性頭部甚至背面為紅色。體色可隨環境而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登錄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手機版|Archiver|台灣宇雄國際生醫科技教育 ( 統一編號:83590066

GMT+8, 2024-12-5 18:13 , Processed in 0.148815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中西醫學 有聲文教 優質服務

© 2014-1-6 iPet ec愛沛特多媒體網訊製作行銷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